13667715899

柴油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柴油机
【图集】佛山顺德农耕文明的典范!探访龙江农耕文化博物馆

来源:BB平台西甲赞助商    发布时间:2024-03-16 11:38:55

  壁画、砖雕、陶塑、石雕、灰塑、木雕……近日,记者来到不久前正式启用的佛山顺德龙江农耕文化博物馆(以下简称“农博馆”),一探这家历时6年、耗资5000多万元修建的馆藏宝贝。

  据悉,农博馆集农耕文化、国学文化、祠堂文化于一体,记录和传承龙江深厚的“两龙文化”。“两龙”是指发源于云贵高原的江水在当地曲折迂回、蜿蜒若游龙者,名曰龙江;有山峦盘桓起伏,形势峻峭挺拔者,名曰龙山,两处紧靠,故称“ 两龙”。此处千年来成为岭南农商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当地张氏族人奉汉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张良,为沙富张氏族裔的一世祖,后三十世祖唐开元丞相张九龄嫡系一脉传至龙江,更有两龙众多而厚重的人文底蕴,奠定了龙江重文兴教的基础,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杰才俊。

  “这是顺德首家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古建筑活化的场景。”龙江镇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副主任麦铭棠介绍,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因素叠加,农耕文物毁坏、散失而几近失传。经济作物区特别是“两龙”地区的农耕器物尤为稀缺。保护农业遗产,传承农耕文明,刻不容缓。为此,龙江沙富热心乡贤牵头发动,社会热心企业家和镇村两级热情参加,在沙富村打造公益性的农耕文化博物馆。

  麦铭棠强调,这也是积极做出响应推进“百千万工程”,推进全镇文化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文化需求,目标为保护农业遗产,传承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铸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介绍,张氏大宗祠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始建,距今近500年。农博馆是在张氏大宗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利用的文旅公益项目,建筑群占地总面积6600平方米,建筑3800平方米。主体沿袭岭南古建筑风格,三路三进的顺德祠堂形制,保存了明嘉靖九年张氏大宗祠部分历史信息。集来自全国优秀建材及工匠,原材编号恢复祠堂古建旧貌,建筑陶瓷、石雕、木雕、砖雕、灰塑、联匾等工艺精湛,殿宇巍峨,古朴典雅,拥有广东最长的古建筑壁画——500米岭南壁画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农博馆分十馆一院一广场四站点,主建筑80%的面积用作博物馆展厅及岳秀书院使用,20%保留作祠堂功能。前庭及农博广场同风格作环境配套,以文养文实现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

  龙江农耕文化博物馆筹建理事会负责人张教邦介绍,项目自2017年底启动以来,得到各级部门和学术机构的格外的重视和全力支持,获得各位乡亲、社会各界团体及热心人士的积极响应,踊跃捐赠,至今已投入5000多万元。目前为止,共募集到农耕器物、票币证照达2000件,新旧书刊3000多本。

  记者步入农博馆,明清时期的米缸、水缸、狮子、灭火枪、渔具、生活器具……逐一呈现在眼前,犹如穿越时空,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其中,农耕文化综合馆简要概述龙江从“刀耕火种”到“一船蚕丝去,一船白银归”的演化进程。3500年前,先民在左滩茅洲岗点燃了顺德农耕文明的篝火。琳琅满目的农耕文物,如梦幻般的农业社会信息将参观者带进追根溯源的脉络之中,得到意想不到的精神收获和视觉享受。

  2020年12月8日,桑园围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实现广东省世界级文明“零的突破”,承载着珠三角农业文明历史呈现于世界的前沿,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当地良性循环自然生态农业持肯定态度。

  龙江镇是唯一全境都在桑园围内的镇街,桑园围堤围的1/3也在龙江镇内,历经了900多年来治水、用水、以水兴镇,文明慧耕,农商并举等历史变迁,耕读人文极为丰富。在桑园围馆内,沉浸式的视频展览还原“两龙”地区鱼塘养殖与家蚕饲养的重要场景,精美的岭南壁画,描绘了蚕桑生产的全过程,展现了独特的岭南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令人身历其境,感受到桑基鱼塘时期的真实风貌。

  在龙江历史背景和文化展示馆,观众能够正常的看到目前考证到顺德最早人类活动遗址——3500年前的麻洲岗;顺德最早的五孔石桥——800前的南宋贞女桥;顺德唯一武状元——400年前的朱可贞;顺德第一个邮局——100年前甘竹邮政局;中国第一个微水头发电站——40年前的甘竹滩洪潮发电站;顺德最多的文武进士——106名;广东最多地方志的镇——有《龙山乡志》(嘉庆版、民国版)、《龙江乡志》;明景泰皇帝御赐忠义儒林乡的两个地方——龙江堡、龙山堡;鼎湖山庆云寺开山祖师——释道邱;广东近代军工创始人之一、国产第一艘炮舰和第一支快枪的设计者——温子绍;清代顺德唯一官至总督、西关多宝路大屋主人、贵州大学和安徽大学创立者——邓华熙;实现民国桑园围合围工程的决策者——邓雄;中国第一台柴油机的发明者和参与者——薛广森、薛;粤剧万能泰斗——薛觉先;驰名省港澳的儿科圣药“鹧鸪菜”发明者——张思云;著名男装汗衫“利工民”创始人——冯寿山;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卫星副总设计师张翰英;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研究所副所长——陆启铿;古汉语词典《词源》的主持编修者、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黄秋耘;真步堂第三代传人、一代堪舆大师——蔡伯励……博大厚重的“两龙”文化在此都逐一可以领略。

  馆内的岳秀书院,浓烈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该书院作为国学文化传播基地,也是开展启蒙教育、文化交流、社会服务等功能的理想场所。麦铭棠表示,书院计划定期举行开笔礼,让龙江儿童从小接受民间传统文化的熏陶,为青少年提供爱国思想学习教育,为学者进行学术研讨提供场地,可定期举办各类书画展览,传承民间传统文化,为龙江文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龙江镇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文化强镇”工程,快速推进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活用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守正创新,推动具有龙江特色的农耕文化出新出彩,全力做出一批乡村振兴、文化振兴示范标杆,让“两龙文化”焕发更持久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