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67715899

汽油发电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发电机 > 汽油发电机
重磅报告风、光、水、火十年装机与发电量数据一览

来源:BB平台西甲赞助商    发布时间:2023-12-26 01:45:10

  2021年,电力行业延续绿色低碳发展形态趋势,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跨出新步伐。2021年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首次超过煤电,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突破10亿千瓦。全年发电量增长9.8%,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量达到2.4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29.8%。全年电力消费实现两位数增长,受经济恢复、天气、煤炭价格持续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电力供需总体偏紧。电力改革创新有效激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动力活力,全年市场化交易电量约3.5万亿千瓦时。本报告结合近十年电力运作情况,从多角度解析我国电力供需态势、运行特点、改革进展、发展趋势等内容,供参考。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取得新成效。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人均GDP达到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

  2021年电力消费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电力装机结构延续绿色低碳发展形态趋势。电力生产供应能力提升,2021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3.8亿千瓦,比上年末增长7.9%。发电装机绿色转型持续推进,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首次超过煤电,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突破10亿千瓦,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连续7年稳居全球第一,清洁能源消纳取得新进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跨出新步伐。2021年我国发电量83768亿千瓦时,增长9.8%,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电力改革创新有效激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动力活力,全年市场化交易电量约3.5万亿千瓦时,辅助服务市场建设不断深化。

  2021年,我国电力消费大幅回升。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数据,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83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较2019年同期增长14.7%。受经济整体回暖、外贸出口拉动等因素影响,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导致用电量增速低基数效应,电力消费大幅回升。

  图1 2012~2021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及增速情况(单位:亿千瓦时,%)

  注:2021年数据来自于中电联快报,其他来自中电联历年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增速系计算所得,如无特殊标注,下同。

  2021年各季度全社会用电量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一、二、三、四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1.2%、11.8%、7.6%、3.3%。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两年平均增长7.1%,各季度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7.0%、8.2%、7.1%和6.4%。

  主要受到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二产用电增长的拉动,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较快增长,拉动全年用电量同比增长4.5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增长14.4%。受能耗双控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政策、同期基数抬升等因素影响,季度用电增速呈现“前高后低”态势。通过对比能够准确的看出,从2021年各季度两年平均增速来看,增速略高于2019年,在2018和2019年之间。

  2021年,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用电量实现两位数增长。第一产业用电量10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4%,两年平均增长14.6%;第二产业用电量561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两年平均增长6.4%;第三产业用电量142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8%,两年平均增长9.5%;城镇和乡村居民生活用电量117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7.0%。

  一季度,二产用电成为拉动全社会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比增长24.1%,较2019年同期增长15.4%,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达72.8%;三产用电显著回升,增速逐月提高,累计增速28.2%,较2019年同期大幅度增长16.5%;一产用电持续快速地增长,增速26.4%,较2019年同期增长31.4%。

  注:2018年3月,国家统计局《关于修订的通知》明确将“农、林、牧、渔服务业”调整到第三产业后,再更名为“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电力行业按照最新的标准开展行业统计工作,为保证数据可比,2017年之后的数据已根据新标准重新分类。

  进入二季度,各产业用电增速较一季度有所回落,然而一产用电量仍保持稳步大幅度增长,三产用电量增速回升至2019年同期水平。虽然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制造业中等水准,但是由于国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政策逐步落实,四大高载能行业增速逐步回落,三、四季度第二产业增速受到直接影响,叠加部分地区疫情散发的影响,三、四季度第三产业用电增速回落。

  从2021年的两年平均增速来看,仅有一产用电增速高于2018、2019年水平,二产、三产及居民生活用电增速在2018和2019年间。

  全社会用电量保持平稳增长同时,电力消费结构正日益优化。第二产业用电比重逐步收缩,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略微扩大。随着乡村用电条件持续改善,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充换电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等进一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和城镇和乡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结构将进一步向一产和三产倾斜。

  截至2021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8亿千瓦,同比增长7.9%,增幅收缩1.7个百分点。

  近十年来,我国发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2012~2021年,我国发电装机累计容量从11.5亿千瓦增长到23.8亿千瓦。近十年的装机增速呈波动走势,2015~2019年,装机增速呈下降趋势,至2020年陡然回升,最根本原因是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新增装机创历史新高。

  发电装机绿色转型持续推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突破10亿千瓦。2021年,全国全口径火电装机容量13.0亿千瓦,其中,煤电11.1亿千瓦,同比增长2.8%,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6.7%,同比降低2.3个百分点。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突破3亿千瓦,水电装机容量3.9亿千瓦(常规水电3.5亿千瓦,抽水蓄能3639万千瓦);风电3.3亿千瓦(陆上3.0亿千瓦,海上2639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3.1亿千瓦(集中式2.0亿千瓦,分布式1.1亿千瓦,光热57万千瓦)。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连续7年稳居全球第一,海上风电装机跃居世界第一。核电532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3798万千瓦。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煤电。从十年历史数据分析来看,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明显上升,2021年全口径非化石能源装机达11.2亿千瓦,同比增长13.4%,占总发电装机容量比重为47.0%,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规模。2021年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0.3亿千瓦,比2015年底实现翻番,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比重达到43.2%,比2015年底提高10.9个百分点。

  从装机增速看,2021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以超过15%的速度大幅度增长,太阳能发电同比增长20.9%,风电同比增长16.6%。核电同比增长6.8%。水电同比增长5.6%。火电同比增长4.1%,其中,煤电同比增长2.8%,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图6 2016~2021年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装机增速情况

  2021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7629万千瓦。其中,新增火电装机4628万千瓦,并网水电、风电2349、4757万千瓦,核电34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5493万千瓦,生物质808万千瓦。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809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为78.3%,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新增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1.34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1%。

  新增发电装机总规模连续九年过亿千瓦,2020年为历年顶配水平。2018、2019年受电力供需形势变化等因素影响,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几乎减半,导致两年新增装机规模连续下滑。2020年,在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快速地增长的带动下,新增装机容量大幅度的提高。2021年受火电、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减少18%、34%的影响,整体新增规模同比降低7.9%。

  2021年新增的各类型发电装机中,七成以上都是非化石能源。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1.02亿千瓦,新增并网海上风电创历年新高,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世界第一,新增分布式光伏历史上首次超过集中式电站。

  2021年新增火电装机较上一年同期减少1032万千瓦。全年有多个大型火电机组并网,重点工程包括:国内最大在建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上海庙公司百万千万超超临界1号机组投产发电、华能集团自主研发的世界参数最高和容量最大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试验机组投运、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上海漕泾电厂改造完成并网、安徽省首个厨余垃圾沼气发电项目并网、四川省首台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投运、福建罗源湾港储电一体化电厂工程1号机组投运、获得世界最高冷却塔吉尼斯世界记录的国能胜利电厂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等。

  2021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4757万千瓦,为“十三五”以来年投产第二多,比第一多的2020年少投产2454万千瓦。陆上风电新增装机3067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690万千瓦。从新增装机分布看,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占比约61%,“三北”地区占39%。由于2021年是海上风电新并网项目获得国家财政补贴的最后一年,全国全年新增并网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创历年新高,达到1690万千瓦。我国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接连开工,2021年10月中下旬近3000万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开工。

  2021年,全国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5493万千瓦,全国光伏新增并网装机5488万千瓦,为历年以来年投产最多,其中,光伏电站256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2928万千瓦。分布式光伏新增发电装机约占全部光伏新增的53%,历史上首次突破50%,集中式与分布式光伏并举的发展的新趋势明显。户用光伏继2020年首次超过1000万千瓦后,2021年超过2000万千瓦。从全国光伏新增装机布局看,装机占比较高的区域为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39%、19%和15%。

  图10 2012~2021年新增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情况(单位:万千瓦)

  2021年,核电新增装机较上年增加228万千瓦。主要有“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全球首个并网发电的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项目—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网发电,田湾核电6号、红沿河核电5号机组建成投产。

  2021年,全国新增水电并网容量为“十三五”以来年投产最多。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投产发电的超级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已有8台机组投产发电,将与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以及金沙江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一起,构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5台机组投产发电。乌东德水电站于6月实现全部12台85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全方面进入运行管理新阶段。

  2021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8.3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发电结构持续优化。非化石能源发电量2.9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0%;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34.5%,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风电光伏的发电量占比提高了2.2个百分点,并网太阳能发电、风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5.2%和40.5%,风电对全国电力供应的贡献不断的提高。煤电发电量5.0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60.0%,同比降低0.7个百分点。仅有水电受到汛期主要流域降水偏少等因素影响导致发电量下降。

  2021年,受工业生产迅速恢复、天气、水电供应不足、煤炭价格持续上涨等综合性因素影响,全国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尤其是1月、6~10月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其中,6~8月,有12个省级电网在部分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应紧张并采取有序用电措施,9~10月,有超过20个省级电网采取了有序用电措施,个别地区少数时段出现限电现象。

  2021年,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3817小时,同比提高60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4448小时,其中,煤电4586小时,气电2814小时。水电设备利用小时3622小时。核电7802小时,并网风电2232小时,并网太阳能发电1281小时。

  从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来看,近十年总体呈下滑之势,2015~2021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均降至4000小时以内。

  2021年,全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同比提高237小时,其中,煤电同比提高263小时,气电同比提高204小时。水电同比降低203小时,核电同比提高352小时,并网风电同比提高154小时,并网太阳能发电与上年总体持平。

  2021年,我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量达到2.4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29.8%。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量分别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6.1%、7.9%、3.9%和2%。

  全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6.9%,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尤其是湖南、甘肃和新疆,风电利用率同比明显提升,湖南风电利用率99%、甘肃风电利用率95.9%、新疆风电利用率92.7%,同比分别提升4.5、2.3、3.0个百分点。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重庆、四川、西藏、广东、广西、海南等14个省(区、市)为风电100%消纳,甘肃(95.9%)、河北(95.4%)、新疆(92.7%)、蒙西(91.1%)、青海(89.3%)五省风电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8%,与上年基本持平。新疆、西藏等地光伏消纳水平明显提升,光伏利用率同比分别提升2.8和5.6个百分点。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广东、广西、海南等14个省(区、市)为光伏100%消纳。蒙西(96.5%)、青海(86.2%)、西藏(80.2%)三个地区光伏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新增风光等新能源发电装机1340万千瓦,同比增长23%,占当年新增电源装机的55%,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升2.4个百分点,全年消纳新能源电量125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5%。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均达99.8%,区域能源结构转型成效显著。

  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约97.9%,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弃水电量约175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减少149亿千瓦时。2021年上半年弃水主要发生在河南、四川两省,河南省主要发生在小浪底水利枢纽,根本原因是3月份发电厂房被淹,直到6月所有机组才恢复发电;四川省弃水电量11.60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减少25.17亿千瓦时;其他省份弃水电量维持较低水平。

  “十四五”开局之年,电网建设稳步推进。重大战略性工程、特高压工程顺利完成,跨区跨省资源配置能力明显提升。电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供电服务质效齐升。电网企业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图,并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工作要求,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电网建设。

  2021年,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共49.4亿千伏安,同比增长5.0%;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24334万千伏安,比上年多投产2046万千伏安,同比增长9.2%;全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万千瓦,比上年少投产2000万千瓦,同比下降38.5%。

  近五年来,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增速多数在5%~10%之间,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新增规模中,变电设备增量波动幅度不大,近年来均在2~2.5亿千伏安,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增量一下子就下降,2021年为近年来低点。

  我国重大输电通道工程建设持续推进,2021年共建成投运3条特高压工程。6月21日,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完工投产,这是“十四五”期间首个建成投运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021年8月6日,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启动送电。2021年12月26日,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这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特高压工程的建成投运,将明显提升跨区跨省资源配置能力。

  至2021年底,我国共建成投运33条特高压线条交流特高压,均在国网;18条直流特高压,其中国网14条,南网4条。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十四五”期间特高压交直流工程总投资3002亿元,新增特高压交流线亿千伏安,新增直流线亿千瓦,特高压电网将迎来新一轮的建设高峰期。南方电网公司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骨干网架西电东送受端电力将继续增长为规划的5200万千瓦,年输入两广的清洁电力将超过2350亿千瓦时,将取代燃煤消耗7500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4月23日,闽粤联网工程开工建设,计划于2022年建成投运。该工程将使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换能力提高到500万千瓦。

  2021年8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全面实施电力业务资质许可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办理电力业务许可及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这是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方案》以审批更精简、监管更高效、服务更优质为目标,以行政许可机关清楚告知、企业和群众诚信守诺为重点,创新许可服务理念和管理方式,全面实施电力业务资质许可告知承诺制,从制度层面为企业群众办事创业提供更大便利,助力能源高质量发展。

  电力业务资质许可服务质量持续提升。2021年电力业务资质许可“好差评”评价中,“很好”13248件,占96.52%,“好”446件,占3.25%,整体好评率99.77%;“一般”22件,占0.16%;“差”“很差”9件,占0.07%。

  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2021年以来,全国范围内通过深化“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和“三省”(省力、省时、省钱)服务等一系列举措,电力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2021年,全年为用户节省办电成本超650亿元。

  2021年3月1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持续推进碳减排,明确了推动能源电力转型主要实践、研究路径以及行动方案。国家电网提出,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支持新能源优先就地就近并网消纳。在送端,完善西北、东北主网架结构,加快构建川渝特高压交流主网架,支撑跨区直流安全高效运行。在受端,扩展和完善华北、华东特高压交流主网架,加快建设华中特高压骨干网架,构建水火风光资源优化配置平台,提高清洁能源接纳能力。预计2025、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0%、25%左右。

  2021年3月18日,南方电网公司发布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从5个方面提出21项措施,将大力推动供给侧能源清洁替代,以“新电气化”为抓手推动能源消费方式变革,全面建设现代化电网,带动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南方电网将推动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新增装机1亿千瓦,达到1.5亿千瓦。到2030年,推动南方五省区新能源再新增装机1亿千瓦,达到2.5亿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由2020年的56%提升至65%,发电量占比从2020年的53%提升至61%。

  此外,电网企业还探索碳减排创新产品,发行碳中和债。2021年2月9日,南方电网等6家企业注册的首批碳中和债成功发行。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产业项目,项目领域包括风电、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和绿色建筑,募投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合计4164.7万吨。

  2021年3月24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1年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募集资金将有效保障白鹤滩—江苏±800千伏、南昌—长沙1000千伏、雅中—江西±800千伏等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顺利达成投产后每年减少约77万吨碳排放的目标。随后又发行两期共105亿元绿色中期票据。

  碳中和债的发行预计将推动信贷、租赁、信托等领域产生更多支持碳减排项目的创新产品,对于探索绿色金融工具和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2021年,电力工程投资同比增长2.9%,为近十年顶配水平。电力投资结构持续调整,电源投资占比提升。新能源投资上扬,火电投资略有回升,风电投资占据电源投资中的44.8%。

  国家能源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电力工程投资总额达10481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530亿元,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951亿元。2018年以来,电力工程建设投资额连年增长。

  从近十年数据分析来看,电力投资总体呈增长态势,“十二五”期间年均投资约为7800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投资约为8900亿元。“十四五”开局之年,电力工程建设投资创下十年来新高。

  2021年全国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占电力投资的比重为52.8%,较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占电力投资的比重为47.2%,较上年降低0.9个百分点。

  从近十年数据看,电网投资占比在“十二五”期间整体呈上涨的趋势,“十三五”期间整体呈下降趋势。“十四五”开年持续降低。2018年电网投资接近电源投资2倍,为近十年峰值。随后电网投资占比持续降低。2021年电网投资完成4951亿元,同比降低0.9%,较上年少投55亿元。电源投资连续升高。2020年电源投资占比超过电网,2021年占比继续提升,较电网多投资579亿元。

  2021年,全国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530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水电投资988亿元,同比减少7.4%,占电源投资的比重为17.9%。火电投资672亿元,同比上升18.3%,占电源投资的比重为12.2%。核电投资538亿元,同比上升42%,占电源投资的比重为9.7%,扭转“十三五”期间投资量一直收缩的局面。

  “十二五”以来,新能源投资力度加大。2019~2021年受平价上网政策影响,风电投资猛增,2020、2021年风电投资占电源总投资的比重分别为50.1%、44.8%。

  供电标准煤耗、全国线损率等主要能耗指标持续下降。供电标准煤耗十年累计下降26.5克/千瓦时。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稳步推进,污染物排放下降明显,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增长有实际效果的减少。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年全国供电标准煤耗302.5克/千瓦时,同比再降2.4克/千瓦时,较2011年下降了26.5克/千瓦时。

  2021年10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明确按特定要求新建的煤电机组,除特定需求外,原则上采用超超临界、且供电煤耗低于270克标准煤/千瓦时的机组。设计工况下供电煤耗高于285克标准煤/千瓦时的湿冷煤电机组和高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的空冷煤电机组不允许新建。到2025年,全国火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下。还要求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应改尽改。“十四五”期间完成2亿千瓦,增加系统调节能力3000~4000万千瓦,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十四五”期间,实现煤电机组灵活制造规模1.5亿千瓦。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年全国线个百分点,保持继续下降走势,较2012年下降了1.48个百分点。

  2021年厂用电率尚未见公开数据,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全国厂用电率下降至4.65%,比上一年降低0.02个百分点。其中,水电0.25%,比上年升高0.01个百分点,火电5.98%,比上年降低0.03个百分点。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进,截至2020年底,全国煤电总装机容量的89%已实现超低排放。据中电联统计,2020年,全国电力烟尘排放总量约为15.5万吨,同比降低15.1%。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78万吨,同比降低12.7%。氮氧化物排放量约为87.4万吨,同比下降6.3%。

  注:2016年数据来源于国家能源局发布资料,其他数据来自中电联历年《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统计范围为全国装机容量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

  近十年来,污染物排放下降明显。烟尘排放总量由2011年的155万吨下降到2020年的15.5万吨,单位火电发电量的烟尘排放量由每千瓦时0.4克下降到0.032克;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由2011年的913万吨下降到2020年的78万吨,单位火电发电量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由每千瓦时2.3克下降到0.16克;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由2012年的948万吨下降到2020年的87.4万吨,单位火电发电量的氮氧化物排放量由2012年每千瓦时2.4克下降到2020年的0.179克。

  表10 2011~2020年单位火电发电量的排放量(单位:克/千瓦时)

  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增长有效减少。据中电联数据,2020年全国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832克/千瓦时,比2005年降低20.6%;单位火电发电量一氧化碳排放量约为565克/千瓦时,比2005年降低34.1%。2006~2020年,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线损率等措施,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5.3亿吨,有效减缓了电力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增长。

  全国碳市场建设稳步推进。2021年,《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相继发布。7月16日,全国碳市场真正开始启动,第一个履约周期为2021年全年,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顶级规模的碳市场。至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

  据中电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3778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3%,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45.5%,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省内交易电量(仅中长期)合计为30760.3亿千瓦时,省间交易电量(中长期和现货)合计为7027.1亿千瓦时。国家电网区域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29171.5亿千瓦时,占该区域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44.5%;南方电网区域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6702.8亿千瓦时,占该区域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46.6%。

  在2017年7月出台的《跨区域省间富余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现货交易试点规则(试行)》下,省间现货方面,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实现了跨区域省间富余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现货交易全覆盖。在此基础上,2021年11月,国家电网印发了《省间电力现货交易规则(试行)》,计划在国家电网公司和内蒙古电力公司范围内启动试点交易。此次规则不仅放开售电公司、电网代购、电力用户参与省间电力现货交易,市场范围由跨区域省间扩大到所有省间,还将市场定位在落实省间中长期交易基础上,利用省间通道剩余输电能力,开展省间日前、日内电能量交易的省间电力现货交易。实现覆盖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空间维度,覆盖多种能源的电量交易,对建立完整的电力市场体系起到了重要的衔接和支撑作用。其运行标志着我国完整、统一的省间电力交易体系已经基本建成。

  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与工商业用户用电价格。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明确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在“基准价+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上网电价,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电力现货价格不受上述幅度限制。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按照市场行情报价购电,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居民、农业用电执行现行目录销售电价政策。目前尚未进入市场的用户,10千伏及以上的用户要全部进入,对暂未直接从电力市场购电的用户由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企业代理购电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对电网企业代理购电方式流程进行了规范)。此外,为保障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开各类电源发电计划,加强与分时电价政策衔接。

  输配电价进入第二监管周期。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年4月印发的《关于做好2021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称,平稳执行新核定的2021年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进一步清理用电不合理加价,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持续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允许所有制造业公司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2021年10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价格定价办法》,对2017年出台的《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价格定价办法(试行)》作了修订。在第一监管周期(2017~2019)的基础上,考虑到2020年应对疫情降电价(电费)的影响,核定后的各省级电网第二监管周期输配电价自2021年1月1日起执行。与第一监管周期相比,第二监管周期输配电价整体下降,其中,五大区域电网两部制输电价格中的电量电价,从第一周期的2个电量电价变化为第二周期的5个电价,各区域电网都有所属的电量电价。此外,自2021年12月2日起,对陕北-湖北、雅中-江西特高压直流工程执行临时输电价格。

  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年5月发布《加强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明确要坚持以两部制电价政策为主体,加强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明确以竞争性方式形成电量电价,将容量电价纳入输配电价回收,同时强化与电力市场建设发展的衔接,逐步推动抽水蓄能电站进入市场。中电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省内抽水蓄能交易117.6亿千瓦时。

  “六签”工作要求包括“全签”“长签”“分时段签”“见签”“规范签”“电子签”六方面内容,旨在全面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构建更加完善有序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结构。中电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3040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8%。其中,省内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28514.5亿千瓦时,省间电力直接交易(外受)电量合计为1890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的93.8%和6.2%。此外,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已于12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完成2022年电力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交易成交规模达2423亿千瓦时(落地端),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超过近三年平均送电规模,市场主体参与率达100%,并首次实现所有“网对网”“点对网”交易全量签约,还提前锁定了2022年南方区域跨省区送电安排,其中西电东送电量达2308亿千瓦时。

  《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称绿色电力交易将在现有中长期交易框架下,设立独立的绿色电力交易品种。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的市场主体,近期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主,逐步扩大到水电等其他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绿色电力交易优先安排完全市场化上网的绿色电力,进一步体现能源的绿色属性和价值。中电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省内绿色电力交易6.3亿千瓦时。

  省内电力现货市场在第一批8个试点均已完成至少一个月以上连续结算试运行的基础上,甘肃、福建、浙江、四川、山西、广东陆续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山东已经启动5次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自2022年1月1日起进入长周期连续结算试运行;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原则上自2022年1月1日起进入全年连续结算试运行。

  第二批电力现货试点面世。2021年4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辽宁、上海、江苏、安徽、河南、湖北作为第二批现货试点。此外,上海、江苏、安徽现货市场建设应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市场的统筹与协调;支持开展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试点,加快研究京津冀电力现货市场建设、长三角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的具体方案。江苏能源监管办已于11月对《江苏省电力现货交易规则(征求意见稿)》展开研讨。

  此外,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参与市场的新机制在广东省现货市场规则中显现。12月,广东省能源局发布《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的电力市场体系,引入有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需求的市场化用户,通过售电公司与集中式风电、光伏和生物质等可再生发电企业组织交易。条件成熟时,研究开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参与现货市场交易。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售电公司管理办法》用以替代已经执行了5年的《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新版管理办法明确了售电公司注册条件、注册程序及相关权利与义务等内容,共计9章46条。其有三个亮点,一是注册条件和注册程序更有明确的目的性,二是更看重售电公司动态管理和风险管理,三是启动保底售电服务,衔接电网企业代理购电机制。

  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批复了五批459个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中国能源研究会配售电研究中心与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年增量配电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有292个试点完成配电网规划编制,300个试点确定业主,240个试点业主单位通过工商注册,224个试点公布股比。共计220个试点确定供电范围,其中第一批有85个,第二批有50个,第三批有53个,第四批有29个,第五批有3个。共计185个试点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

  2021年辅助服务市场建设速度加快,运营规则持续完善。国家能源局11月发布的《关于强化市场监管 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今冬明春电力供应保障的通知》,要求中长期保供应稳定、辅助服务保安全运作、应急调度保突发处置。激发需求侧等第三方响应能力,结合用户侧参与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建设,全面推动高载能工业负荷、工商业可调节负荷、新型储能、自备电厂、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虚拟电厂、5G基站、负荷聚合商等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国家能源局12月印发了新版“两个细则”,即《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对电力辅助服务主体、交易品种以及补偿与分摊机制做了补充深化。新增了囊括新能源等发电侧主体、新型储能、负荷侧并网主体等并网技术指导及管理要求,新增了转动惯量、爬坡、稳定切机、稳定切负荷等辅助服务品种,建立用户参与的分担共享机制。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推进“十四五”发展的重要年份。国内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顶住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全国电力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通盘谋划。预测电力消费增速放缓,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持续增长,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提高能源供应稳定性和弹性,强化煤电支撑作用,发挥好煤炭、煤电在能源供应体系的基础和兜底保障作用,在确保电力供应安全的基础上,持续推动电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12月18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2024年度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立项清单公示文件,由正泰新能主导研发的项目“高效新型柔性钙钛矿薄膜光伏电池关键技术”,成功入选“领雁”研发攻关计划。“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由浙江省级财政资金设立,是面向世界科学技术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

  光伏发电慢慢的变成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我国光伏行业增长势头强劲,预计今年新增装机量为160GW至180GW,成为我国电力装机的主要来源。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我国光伏产业制造端(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70%,制造端产值超过1.3万亿,同比创历

  2.54~2.88元/W!国能400MW光伏基地项目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

  12月25日,龙源电力中卫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宁湘直流”配套新能源基地中卫300万千瓦光伏复合项目(二期200万千瓦)光伏治沙示范区光伏区EPC总承包项目公开招标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从中标情况来看,中标价格范围2.54~2.88元/W之间。根据招标公告,项目位于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腾格里沙漠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中心2023年12月20日的报价,单晶复投料人民币价格保持在RMB60/KG;单晶致密料人民币最新价格依旧为RMB59/KG。N型料人民币报价企稳在RMB64/KG。非中国区多晶硅料美金价格为US$20.25/KG。M10单晶硅片人民币报价为RMB2/Pc,跌幅为4.76%;美金最新报价掉落至US$0.252/

  12月22日,TCL光伏科技冠名高铁列车在长沙南站盛大启程,借助“中国速度”的推动力,加快光伏成为主力可再生清洁能源的进程。TCL光伏科技副总经理于大鹏、TCL光伏科技户用业务中心湖南省分公司总经理朱鹏、广东铁青国际文化旅游集团长沙分公司总经理陈晓敏等领导及嘉宾出席,共同为本次发车仪式揭幕、

  从掌心曹妃甸官微获悉,12月20日10点30分,华润曹妃甸石化产业基地绿色低碳能源1.5GW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曹妃甸石化产业基地光伏发电项目工程建设正式拉开帷幕。据悉,项目由华润新能源(唐山曹妃甸区)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规划建设规模为1500MWp,总投资61亿元。场址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

  川能动力:拟投资设立子公司 推进四川甘孜州理塘县光伏项目开发、 投资和建设

  12月22日,川能动力发布关于投资设立子公司暨关联交易的公告,公司与能投电力开发集团、凯城能源公司共同组建四川能投理塘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推进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光伏项目开发、投资和建设,子公司注册资本暂定2亿元。其中,公司为项目公司控股股东持有51%股权,能投电力开发集团持有44%股权,凯

  又一超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安装光伏发电!垃圾处置减污降碳多套“组合拳”诞生!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近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安定循环经济园区的节能审查意见,其中提到,该项目在综合楼屋面安装容量55.6千瓦的光伏发电系统,年光伏发电量6万千瓦时。安定循环经济园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垃圾焚烧发电厂安装光伏发电设备,早已屡见不鲜。在日前启动招标的西藏那曲市数字农业及生活垃

  12月21日,国能韩城100兆瓦复合光伏发电项目开工仪式在项目建设现场举行.国能韩城光伏发电项目场址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芝阳镇,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产生清洁电能1.47亿度,年均节省标煤4.4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26万吨,烟尘4.71吨,氮氧化物约26.37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有效

  12月21日,海南省澄迈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促进光伏发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提出,鼓励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对于以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单个项目容量原则上不超过50千瓦的户用光伏电站、单个项目容量不超过500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单个项目容量不超过2万千瓦的固定建(

  河北无极县:重点对光伏等行业生产建设项目监管 实行分区域分行业差异化管理

  12月21日,无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重点对交通、输气管线、电力、光伏发电、等行业生产建设项目监管,实行分区域分行业差异化管理。原文如下:无政办〔2023〕9号无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

  山东高速集团申报的《高速公路边坡光伏发电工程服务标准化试点》被列入省级标准化项目

  近日,2023年度评估合格标准化项目发布,山东高速申报的《高速公路边坡光伏发电工程服务标准化试点》顺利通过验收,被正式列为省级标准化项目。边坡光伏服务标准化试点作为省级标准化项目,聚焦高速公路边坡资源,构建了覆盖边坡光伏建设全业务、全流程、全要素的标准体系,可借鉴、可学习、可复制、可

  12月25日,上海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第二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和新能源专项资金目录的通知,此次共有1360个项目纳入奖励目录,总装机容量342542.658千瓦。其中,光伏电站项目2个(合计134081.52千瓦)、企业分布式光伏项目342个(合计196076.825千瓦)、居民分布式光伏项目1016个(合计12384.313千瓦)。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中心2023年12月20日的报价,单晶复投料人民币价格保持在RMB60/KG;单晶致密料人民币最新价格依旧为RMB59/KG。N型料人民币报价企稳在RMB64/KG。非中国区多晶硅料美金价格为US$20.25/KG。M10单晶硅片人民币报价为RMB2/Pc,跌幅为4.76%;美金最新报价掉落至US$0.252/

  据江西省统计局数据,今年1至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分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7.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14.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13.3%。分产品看,重点监测的432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同比分别

  12月25日,黑龙江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情况的公告。根据公告,黑龙江发改委对全省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能力开展评估工作,将12个地级市和一个地区截至2023年11月底全省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结果予以公告。此次公布的125个县(市、区)中,红色等级区域81个,占比达

  12月22日,浙江电力交易中心关于公开征求《2024年浙江省绿电绿证市场化交易工作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风电发电企业每月可参与交易的上限值按300利用小时数、光伏发电企业每月可参与交易的上限值按200利用小时数核定。月度、月内可参与交易的上限值按扣减当月已达成交易量的剩余电

  安徽六安:鼓励各个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农业”模式 推进中广核霍邱农光互补等项目建设

  12月22日,六安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增加农村地区清洁能源供应,鼓励各个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农业”模式,推进中广核霍邱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龙源霍邱冯瓴乡渔光互补等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原文如下: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

  12月21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福建监管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福建省电力中长期市场交易方案的通知。在年度交易方面,通知提到,主要开展清洁能源挂牌、双边协商、集中竞价、电网企业代理购电挂牌交易。其中:清洁能源挂牌交易。由省调统调风电、核电和批发用户、售电公司、电网企业代理购

  新能源产业加速“双链”、实践创新!“双碳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创新与发展”论坛顺利召开

  在双碳”战略的推动下,新能源和数字化的经济正在加速融合,绿色、智能的新能源体系和发展模式正在进入崭新阶段。12月20日下午,由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指导,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办,北极星承办的“2023与绿色发展大会”分论坛——“双碳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创新与发展”顺

  12月21日,宁夏发改委印发《2023年度光伏电站项目开发建设方案》的通知,共17个项目纳入2023年度光伏电站项目开发建设方案,规模7.418GW。根据项目清单来看,国家能源集团所获规模最多达到了2GW,其次为中卫高新集团、中广核均获得1GW级以上光伏指标,正泰、中国能建、华电、大唐、国家电投、中核等亦